援疆故事 | 陈力忠:墨染天山,数学筑梦-新华网
2025 07/10 18:14:50
来源:新华网

援疆故事 | 陈力忠:墨染天山,数学筑梦

字体: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风沙轻抚着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第二中学的窗棂。此刻,教室里却异常安静,只有粉笔划过黑板的清脆声响,以及几十双紧紧追随的眼睛。

  讲台上,来自天津的援疆教师陈力忠,正用一支粉笔,为孩子们勾勒着几何世界的奇妙。他指尖跳跃的清晰思路,像沙漠里珍贵的甘泉,汩汩流入当地学子渴望知识的心田。

  这位教育部第三批“组团式”援疆教育人才,正以数学为舟,在边疆教育的瀚海中,奋力划动着梦想的桨。

  深耕课堂:粉笔尖下的智慧泉眼

  陈力忠深知,数学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2024年8月踏上这片热土,他便一头扎进当地教育。

  “我要为他们点亮数学之光。”站在讲台上,看着一双双明亮又懵懂的眼睛,陈力忠暗下决心。他将天津带来的先进教学理念——“一融两核三法+N环节”模式,精心“嫁接”到策勒二中的土壤里,让数学知识深深扎根于生活的沃土,浇灌着学生的创新之芽与实践之树。

  “我们最喜欢陈老师的课,幽默风趣,上课气氛特别活跃,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下课铃声响起,不少同学飞身冲上讲台围着陈老师追问个不停。“老师说不懂就问,让问题不过夜。”

  陈力忠尝试把新疆的风土人情融入数学教学,用生动的实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面对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他像一位神奇的“故事家”,把枯燥的公式定理,编织成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图景:勾股定理是测量葡萄架高度的“秘密武器”,函数图像是描绘沙漠驼队路线的“神奇地图”。他的课堂,笑声与思考交织,不再是沉寂的“填鸭场”,而是探索真知的乐园。

  这背后少不了他深夜孤灯下的不断探索精进,找到孩子们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老师首先得要把孩子领进门,他们才能像海绵一样在知识的海洋汲取知识的营养。”

  热西代姆刚入班时数学成绩差,对数学充满畏惧。看着课堂上一脸迷茫的热西代姆,陈力忠暗下决心帮她找到学习的窍门。他尝试通过讲述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和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数学知识,还鼓励她自主思考,引导她发现数学学习方法,很快,热西代姆萌发了对数学的兴趣。

  种桃种李种春风,收得云霞满袖香。在陈老师的“一融两核三法+N环节”教学模式下,热西代姆的成绩逐渐提高,从不及格到取得良好成绩,她不再害怕数学,反而爱上了这门学科。因为数学成绩进步神速,热西代姆还成为班级同学的榜样。热西代姆感激地说:“陈老师,是您让我发现数学原来这么有趣!”

  陈力忠尤其珍视学生思维的火花。一句“为什么?”在他听来,比完美的答案更动听。他鼓励孩子们大胆质疑,“错了没关系,敢想敢问才珍贵!”

  在他的引导下,孩子们开始笨拙却勇敢地在数学迷宫中摸索,自己发现规律的那一刻,眼里的光芒点亮了整个教室。

  看到学生们从懵懂到灵动,从畏惧数学到主动探索,陈力忠满心成就感。

  以爱为犁:耕耘心灵的绿洲

  在陈力忠心中,教育的真谛是爱。这份爱,化作春风化雨般的耐心,温暖着每一个孩子。

  陈力忠不仅关心作业本上的红勾,更在乎孩子们脸上的阴晴。课间,他的办公桌前常围着学生,有时是请教难题,有时只是分享一块家里带来的馕饼,说说心里话。他能敏锐地捕捉到角落里那个沉默孩子微皱的眉头,课后轻轻拍拍肩膀:“来,我们一起看看这道题,解开你心里的小疙瘩。”

  班上最调皮的果海尔最近情绪低落,成绩也下滑了。陈老师注意到后,课间把她叫到办公室,轻声问道:“最近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果海尔低下头,小声说:“陈老师,我家里有点事,没办法静下心来学习。”

  陈老师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说:“别着急,学习的事情先放一放,先解决家里着急的事。你可以先把作业带回家做,如果遇到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接着,陈老师又说:“老师会帮你把学习计划调整一下,这段时间你先照顾好家里,好吗?”果海尔抬起头,感激地说:“陈老师,您放心我不会耽误功课的。”

  返校后,笑容又回到了果海尔脸上,陈力忠也放下心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敏感害羞,我能做的就是多用心观察,发现孩子面临的问题,一起去解决,扫平孩子们快乐学习、幸福生活的绊脚石。”

  陈力忠为不同的“小苗”量体裁衣,定制专属的学习计划,更在他们生活困顿或情绪低落时,伸出温暖的手,给予最坚实的支持。在孩子们眼中,他不仅是严师,更是“天津来的陈爸爸”。

  “我喜欢这个称呼,这份温暖让我感受到千里援疆最深刻的意义。”陈力忠说。

  薪火相传:戈壁滩上的教研“新绿”

  陈力忠明白,一人之力有限,唯有点燃一片火把,才能照亮更远的路。他积极投身学校的教研活动,毫无保留地将先进理念与方法倾囊相授。枯燥的教研会,在他带动下变得热气腾腾。

  阿依提拉老师刚入职时,教学经验不足,面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差,感到无从下手。陈力忠主动与她结成师徒对子,耐心指导。一次备课时,阿依提拉苦恼地说:“陈老师,我讲了这么多,学生还是听不懂。”陈力忠给她支招:“试试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的趣味视频引入新课,激发他们的兴趣。”

师徒结对敬师茶

  阿依提拉尝试后,发现,孩子们积极性高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陈老师的持续帮助下,阿依提拉巧妙融合利用 DeepSeek等人工智能软件生成个性化的练习题,针对学生薄弱点进行巩固。几个月后,她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班级成绩也有了明显提升。

  陈力忠分享的案例、创新的教学设计,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当地教师心中激起层层涟漪。渐渐地,学校的数学教研氛围焕然一新,老师们的研究热情被点燃,课堂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陈力忠尤其重视“青蓝工程”,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园丁,悉心指导青年教师们。师徒结对,他手把手地教;教学研讨,他毫无保留地评。更令人振奋的是,他带来了前沿的“武器”——DeepSeek、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等AI技术。

  当年轻的老师们第一次看到生成式AI如何将抽象概念可视化,如何精准定位学生薄弱点,如何链接起天津与策勒的优质资源时,他们的眼睛亮了。这些“利器”,有效地弥补了学校在理念、师资、基础、资源上的短板,为闭塞的乡村教育凿开了一扇通向广阔世界的窗。

传帮带教学研讨

  在陈力忠持续不懈的帮助带动下,一批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策勒二中数学教育未来的脊梁,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活力之源。

  “教育的力量可以跨越山川,改变未来。”陈力忠坚信,他坚持用智慧作犁,汗水为露,在策勒二中学生的心田里,执着地播撒着一粒粒数学的种子。他用爱和责任,日夜守护着每一株破土而出的希望嫩芽。他以数学为支点,正悄然撬动着边疆教育的深层变革。

  黑板上演算的,不仅是公式定理,更是“津疆携手育桃李”的深情厚谊;粉笔灰染白的,不仅是袖口,更是“数学筑梦铸师魂”的无悔丹心。陈力忠坚信,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会有更多的孩子,乘着数学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追逐梦想的星光。这梦想之光,终将照亮策勒县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让希望的绿洲在戈壁深处蓬勃生长。(周倩、李利富)

【纠错】 【责任编辑: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