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架起连心桥,各族少年话团结
——福建援疆龙岩分指挥部持续深化研学实践活动
7月的闽西,暑意渐浓,福建上杭古田全国研学营地内却洋溢着比阳光更热烈的气息,来自新疆呼图壁县的百名少先队员,与来自西藏、广州、厦门、龙岩的共316名中小学生并肩而立,一场主题为“红研铸魂 筑梦远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对交流研学实践活动此启程。这是福建援疆龙岩分指挥部连续三年推动呼图壁县青少年研学实践的生动延续与创新,更是首次跨越千里,与四省五地各族学生共同探寻红色根脉、体验多元文化的首次齐聚。从让呼图壁牧区孩子走出大山看世界,到架起跨区域文化交融的桥梁,援疆力量正以研学为笔,在青少年心中描绘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绚丽图景。
千里奔赴,红色沃土凝聚民族心
巍巍古田,见证初心。在古田会议旧址,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同学们敬献花篮、瞻仰主席园、走进会议旧址和纪念馆,通过现场聆听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新疆呼图壁大丰龙岩小学的拉提帕·刊加红凝神聆听讲解员讲述革命时期的峥嵘岁月:“这些故事太震撼了,我要把革命历史带回呼图壁,分享给家乡的同学们!”
在长汀中复村,学生们重走红军桥,聆听“送郎当红军”等感人故事,开展扩红运动,体验长征再出发仪式,深刻感悟长征精神的内涵。谈及重走红军桥的感受,西藏自治区边坝县第二小学学生德西卓嘎坦言:“走在红军桥上,我感受到了当年红军的坚定意志。和各地同学一起体验长征,让我明白我们要团结起来,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
研学活动采用“实地参观+情境体验+互动交流”模式,让历史从书本走入现实。在革命圣地追寻先辈足迹,在红色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青少年们不仅深化了对共同家园的认同,更切身感悟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血脉深情。“赓续红色血脉,增进文化认同,希望孩子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心中生根发芽。”福建援疆龙岩分指挥部干部赵紫岳道出了研学的核心目标。
山海交响,文化交融激荡少年志
当新疆呼图壁少年在厦门海滩第一次追逐浪花,惊呼声与海鸥鸣唱交织成韵;永定土楼前,他们仰望宏伟的“东方城堡”,感受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古老智慧;客家木偶戏台前,专注的眼神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向往;梅花山虎园里,生物多样性的探索悄然种下生态文明的种子。
与此同时,天山雪水的清冽浸润着龙岩学子的掌心,江布拉克的麦浪在他们眼前铺展成金毯,军垦博物馆的犁铧讲述着戈壁变绿洲的传奇,吐鲁番葡萄架下坎儿井诉说着新疆人民的聪明才智;辽阔草原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画卷徐徐展开;哈萨克族毡房里,醇香的奶茶伴着欢快的“黑走马”,传递着真挚的情谊。
沿海城市的科技馆让边疆学子触摸到国家发展的强劲脉搏,而新疆孩子分享的民族文化也让沿海伙伴大开眼界。不同地域的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这种双向奔赴的文化交流,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种下理解与认同的种子。
呼图壁县教育局研学负责人赵静回忆,2023年首批研学团出发时,还有家长担心孩子适应不了长途旅行,而如今,“去福建见笔友”已成为牧区孩子最期待的暑假活动。连续三年的龙岩与呼图壁孩子之间的双向奔赴,让龙岩与呼图壁300余对"山海笔友"在同吃同住同学习中,埋下了文化认同的种子,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
牧区全覆盖,研学实践搭起成长梯
呼图壁牧区深处,一场覆盖所有牧区学生的文化探寻研学之旅也在同步铺开。在五工台镇幸福村,孩子们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称量艾草、薄荷,缝制“驱邪避秽”的香囊;在素白扇面上创作漆扇,领悟东方美学的深邃;用植物拓印技法,在棉麻布上捶打出“乡村振兴”主题手帕。雀尔沟镇的托乐甘阿依在科学实验台前屏住呼吸,眼见"火焰掌"的蓝焰在掌心起舞却不灼肌肤,眼中迸出求知光芒:“科学魔法太神奇了!”
在昌吉博物馆,700余件丝路文物无声讲述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悠长历史;恐龙馆内,体长26米的“中加马门溪龙化石”引来阵阵惊叹,3D动画演示则揭开了远古巨兽的生命密码;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孩子们走进多民族文字出版一线,通过趣味语言游戏,共学国通语的氛围格外浓厚。
昌吉州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服务中心主任于波表示:“我们将围绕‘三个同向’,深化基地与学校课程融合,打造生动的大思政课实践育人课堂。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量身定制研学方案,让708名牧区孩子都能走出大山,让每次实践都激发探索热情,在实践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增强认同。”
深耕细作,教育援疆铺就未来路
近年来,福建援疆龙岩分指挥部始终心系呼图壁青少年的学习成长,深耕教育援疆。指挥部不仅推动学生“走出去”开眼界,更致力于提升本地教育“内功”。持续投入改善牧区学校基础设施,为孩子们创造更加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推动两地名校名师结对共建,“组团式”教育援疆接踵而来;线上线下师资培训,不断选派优秀教师到龙岩跟岗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资金支持到教具捐赠,从人才交流到项目合作,全方位助力呼图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当呼图壁牧区的孩子们回到家乡,带回的不仅是研学手册与照片,更有被壮阔山海与多元文化点燃的心灵之光。从古田的红色星火到天山脚下的非遗传承,从牧区教室走向广阔天地,孩子们脚下的路,正是一条由文化认同与民族深情铺就的成长之路。福建援疆的持续助力,正让牧区每一个孩子的梦想,都能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中拔节生长。而这场由援疆力量守护的成长礼,终将让更多青少年在行走中读懂中国,在交融中守护同心,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天山脚下与闽江两岸共同绽放。(作者:赵紫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