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玩转“超级棉田” 2人能管3000亩-新华网
2025 09/17 11:33:52
来源:新疆日报

新农人玩转“超级棉田” 2人能管3000亩

字体:

  金秋九月,尉犁县3000亩“超级棉田”里,棉桃饱满吐絮,丰收气息扑面而来。只见无人机穿梭巡田,智能设备默默监测,工作人员轻点手机就能远程管田——75%的无人化比率,让AI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成为新疆智慧农业发展的鲜活注脚。

  9月9日,记者走进这片棉田,实地解锁“黑科技”如何贯穿棉花种植全流程,看90后新农人如何用技术让“种田像玩游戏一样简单”。

  “点开‘极飞农场APP’,3000亩棉田的‘数字身份证’全在手里。”极飞科技智慧农场总监艾海鹏的演示,颠覆了传统种田的认知。手机屏幕上的数字地图用不同颜色进行了标注,点击任意地块,空气温度、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土壤电导率等数据实时更新。“以前靠老经验浇水施肥,常出现‘旱的旱、涝的涝’,现在系统根据传感器数据和气象预报,自动生成精准方案,水肥直接送到棉苗根部,每株棉花都能‘精准干饭’。”艾海鹏说。

  AI不仅是“数据员”,更是棉田的“智慧大脑”。平台搭载的AI图像识别算法,通过无人机航拍影像,能快速统计棉桃数量、判断生长周期,甚至提前预警倒伏、缺素等问题。

  无人化作业彻底破解了传统棉田人力密集的难题。采访现场,植保无人机按预设航线低空飞防,细雾均匀覆盖棉株。艾海鹏介绍,待棉花收获时,棉花采收机每小时能采摘数吨棉花。

  从耕种时遥感无人机“摸清土地家底”,到农机自驾仪循着北斗信号播种、误差不超2.5厘米,无人设备已覆盖全流程。“过去10人管1500亩地都费劲,现在2人就能管好3000亩地,人力效率提升了10倍。”艾海鹏的话里满是自豪。

  科技赋能下,“超级棉田”不仅省心,更结出了“增收果”。2024年,这片棉田籽棉亩产达529公斤,含租金每亩总成本约2400元,比传统种植少254元;精准控制水肥,还让棉花品质更稳定,绒长纤柔、洁白莹亮,每一朵都透着好品相。

  “超级棉田”是新疆农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副州长巴岱表示,这不仅提升了棉花生产效率与质量,增强了我国棉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更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如今,巴州棉花种植已形成“库尉轮”(库尔勒市、尉犁县、轮台县)优质棉基地,产业链更延伸至纺纱、织布,真正实现“从一朵棉到一块布”的跨越,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这片“超级棉田”的实践,正让智慧农业的种子在天山南北生根发芽,以科技力量重塑农业生产范式,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疆篇章。(张婷)

【纠错】 【责任编辑:周倩】